对环保的认识和体会范文篇1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要求,学校在教育中将素质教育以及文化教育的形成放在首要位置,但在现有的发展阶段,中职学校中的学生形成的环保意识还比较弱,不仅在校园中出现随意扔垃圾、随意吐痰等现象,在社会中还存在浪费水资源、破坏公共财物等现象,所以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提高中职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发展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一、高职教育中开展环保教学的主要原因以及发展现状
1.在中职教育中开展环保教学的迫切性
在中职教育发展中,实现环保性教学成为当前的迫切要求。现如今,中职教育中的招生范围越来越广,随之,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这些学生在以后的生产与发展中成为主力,并将其促进社会的积极进步。在对中职学生进行相关调查中可以发现,其中,有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将环保问题放在首位,也没有刻意去保护环境。而且,还有一部分的学生根本没有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所以,中职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比较差,在当前教学领域,不断提高中职学生的环保意识成为当前的主要发展形势。
2.在中职教育中开展环保教学的发展现状
在中职教育不断发展中,虽然已经开展了环保教学,但在实际发展中还存在较多不足影响着环境保护教学的积极发展。中职学校与其他的学校相比,在环保教学中还比较落后。其中,大部分的中职学生都没有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只要将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好,才能使学生更好完成教学义务。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环保教学专业并不重要,更没有必要将该教学落实到学生教学内容中去。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职学校的相关管理人员并没有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甚至还不断减少环境保护教学的相关课程。随着社会化的不断进步,在对环保教学进行有利开展期间,就要在绝大程度上提高中职学生的环保意识,并能在其中将其优化,从而在环境保护中促进未来生活的美好创建。因此,针对以上高职教育中的环保教学发展现状进行思考,其间,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使学生形成一种人才观念,还要在对知识进行传授期间,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环保意识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在对中职学生实施环保教育中,应根据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兴趣实施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环保思想,使学生对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了解,还要将环境保护与学生自身有效联系在一起,从而在基础形式上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1.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要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兴趣,并使他们能对环境保护具有充分的了解。在这种教育形式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前期教学工作中要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工作。根据学生的回答和阐述的相关意见,不仅能有效掌握学生对环境保护知识了解的潜在程度,还能深度分析到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在这种调查式教学中,实现了环保教学的针对性,也突出了其中的教学重点,这样才能将整个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出来,才能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说,在对中职学生实施环保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前期教学中以一个独立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发挥思考,并能在教学中进一步吸引学生的兴趣。如: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向学生提出,在环境良好的空间内以及环境恶劣的空间内,人们有哪些不同的感受。然后针对该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感受,并能对两种进行比较,这样学生不仅能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能增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
2.创建新的教学思路
在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新的教学思路实施教学,并能在其中利用具体的事件促进环保工作实现重要意义。在环保教学中,如果还利用传统的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方法,根本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的中职学生都还处于青春时期,他们在行为以及思想上都有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这个时期的学生,不仅充满着对新鲜事物的好奇,还存在较重的变化心理。所以,在实际教学期间,就要利用事实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如果学生对环境保护产生一些问题,通过对事实问题的了解,他们就能形成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引导学生在环境保护中形成新的学习共鸣。例如: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数据等直观、形象的表现出环保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能利用图片和数据积极对社会环境进行优化,并合理改善一些恶劣环境,还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实现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主要利用幻灯片、视频、音频等方式,教师利用该手段能够将所学到内容以直观性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学生不仅能直观观察环境的变化,还能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且,利用多媒体实施教学还能跨越时空,能够将历史中的环境变化直观呈现给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能深度体会,还能自觉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还要在具体活动中实施教学。在具体的实施活动中,要鼓励学生经常利用废纸、已经使用的饮料瓶废品等制作一些实用的工艺品。而且,还要带领学生在课堂上以及实践中收集一些环境保护的资料,并利用这些进行有力宣传,这种不仅能吸引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其次,还要经常带领学生去参观一些历史文化,并使学生加深对历史变化的认识,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5.开展知识讲座
要从学生自身做起,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学校可以在期间开展相关知识的讲座。期间,中职教师在讲座中要认识到自身的行为,并保证自己的生活中以及工作中都能保持一致。在这种教师为主导的行为方式上,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自身发展,还能影响到一个家庭的环保意识。在这种执行方式上,学生不仅能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作用,还能掌握一些环境污染的处理渠道。因此,在这种讲座教学中,学生和教师能促进其相互交流,还能保证环境得到积极改善。
对环保的认识和体会范文篇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互相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新课标的“课程性质”里也指出:“化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在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领悟科学管窥的方法,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社会问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思考和判断。”从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是初中化学的内容标准之一,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是化学教学一个重要的目标和内容。
难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呢?笔者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环境保护教育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可以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知识点很多。比如,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煤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收集化学物质引起毒害(如吸入有害气体、误食有毒物质、家居装修材料释放物的污染物等)的资料,提出防止这些危害的建议;观看录像,了解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物质的危害;观看禁毒展览或影像资料,了解毒品对个人及社会的危害;认识处理“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的必要性及一般原则;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认识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品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等等。
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新课标教材内容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例如:(1)在空气的组成一节中,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空气的污染和防治;(2)结合金属元素的教学,介绍污水中的重金属对水的污染;(3)结合同位素的教学,介绍美国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所投下的贫铀炸弹对当地人民所带来的危害;(4)在聚氯乙烯教学中,认识白色污染;(5)结合《硫酸》、《硫酸的制法》和《硝酸的工业制法》等内容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由于工业废气的排放,使大气中有害气体不断增多,形成酸雨和温室效应,严重影响着生态平衡。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让学生意识到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关心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和利用等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树立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保护环境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成为意识形态中的一部分。通过教学,很多学生不再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盒用餐了,并且都能自觉的节约用水、用电,学生在接受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具有了一定的环境保护知识。
二、紧密联系实际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初中化学课程基本理念提倡化学教学“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据此,笔者根据环境保护教育不但具有知识性,还具有开放性、社会性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科特色,理论联系实际,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造纸厂,了解造纸厂排放的污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情况;参观水泥厂、冶炼厂,了解这些厂矿排除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思考。通过教学,使学生清醒的认识到严峻的现实,从而转化为自觉行动,具有了一定的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三、在各种形式的环保活动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环境的现状,让学生到生活中,到网上查阅资料,在课上让学生交流心得体会,从而达到环境保护教育的目标。
第一,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对家乡江、河、湖的水质污染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对废水的排放有哪些要求?(2)开展“我家里的合成材料制品”调查;(3)调查“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提出消除这类污染的建议。(4)水土流失情况调查:水土流失对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哪些危害?对水土流失如何防范?当地水保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通过上述调查,最后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活动。
第二,设置环境保护宣传栏。粘贴有关环境保护的报刊,简报资料,学生的社会调查报告等。
第三,宣传环保知识,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比如,利用赶集日开展环保宣传活动。主题内容可以是组织学生向社会各界宣传环境保护知识,也可以是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绿色卫士,禁止使用塑料袋,废旧电池回收处理等切合中学生实际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第四,开展化学与环境保护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通过课内有关知识的教学,课外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使环境保护教育的思想体现在化学教学中,为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对环保的认识和体会范文篇3
关键词:潮州居民;环保意识;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X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5-0271-03
党的十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国家未来。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仅仅依靠政府资金的投入和环保技术的创新是远远解决不了环境污染问题的,更为重要是要有效地提高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这才是推动环保工作进行的根本动力[1]。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针对发达地区居民[2,3]、大城市居民[2-4]、著名旅游景点居民[5,6]、学生群体[7,8]以及旅游者[9]开展了环保意识调查。关于沿海地区中小城市居民环保意识的调查与研究,目前还比较少见。
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粤东沿海地区的文化中心及经济区城市之一,近年来,日用陶瓷、五金不锈钢、婚纱晚礼服等行业发展迅猛,有“中国瓷都”、“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等称号。但潮州市的环境问题,如固体废弃物、地下水污染等比较突出,环保工作亟待加强。市民环保意识的觉醒和提高,是环保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内在动力,调查研究潮州市区居民的环保意识,有利于了解市民对环保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掌握、引导和培养其环保行为,有利于开展环保教育工作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有利于建立健全环保的公众参与机制。
本文根据社会学调查的一般方法,结合潮州市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现状,设计了针对潮州居民的环保意识调查问卷,旨在通过现场调查,分析与掌握潮州市区居民的环保意识现状,希望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为环保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及进行环保管理提供参考。
一、调查方法
为研究潮州市居民环保意识的现状,2013年5月,本课题组组织了8支环保志愿者队伍共40名大学生,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潮州市8个人流密度大的地点开展调查,地点分布情况见表1。每个地点发出问卷50份,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2份,问卷有效率为90.5%。
表1调查问卷的地点分布情况
调查问卷设计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基本变量,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等情况的描述,受访者的基本情况见表2;二是反应变量,主要包括环保知识、环保态度、环保行为和对潮州环保工作的评价。
表2受访者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环保知识
图1潮州市居民的环境知识情况
调查选用了5个有关环境科学知识的问题,如图1所示。结果表明,潮州市居民对于与自己日常生活相关的环境科学知识掌握得比较好,比如对“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的出发点”63.3%的受访者选择了正确答案;对“减少水污染”、“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67.7%的受访者选择了正确答案;对“二氧化碳”、“大量燃烧石油会不会导致全球变暖,”82.6%的受访者选择了正确答案“会”。然而,对于国家环保政策“谁污染,谁治理,谁付费”,则仅有37%的受访者给予肯定答案;而对于从1993年9月开始,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中共中央宣传部、广播电影电视部、国家环保局联合开展并已持续了十余年声势浩大的“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则仅有5.2%的受访者表示知道这一活动。由此可见,潮州市居民的环保知识水平还只是处于“日常生活型”,对其他环境相关问题的认识明显不足。
从潮州市居民接受环境知识的渠道来看,大众传媒占有比较高的比例。其中,电视广播排在第1位,互联网和报纸杂志紧随其后,三者所占的比例为76.7%,是居民获取环境知识的主要渠道。而居民从各种相关部门及组织所举办的环境保护宣传、知识讲座等教育活动中获得环境知识的比例相对较低,仅分别为11.3%和5.5%。另有6.6%的受访者表示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环境知识的,比如从与亲戚、朋友的交谈中获得。
表3潮州市居民了解环境知识的渠道
(二)环保态度
从调查结果来看,潮州居民对环保工作的支持程度较高。由表4中可以看出,高达99.4%的受访者认为保护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人认为保护环境是不重要的。在对待垃圾分类处理这一问题上,也有87%的受访者表示赞成这一举措,仅有2.8%的人表示不赞成。但是在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方面,则仅有45%的受访者表示同意为了保护环境而放慢经济发展速度。这一调查结果与国家环保总局和教育部调查的结果相一致[10]。究其原因,是居民在对待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上,更倾向于在当地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建设重于环境保护。
表4
表5潮州市居民对潮州环境现状的评价
(三)环保行为
列举了8项环保行为,调查受访者在日常生活的行为是否与环保要求相符。结果表明,潮州市居民在采用环保行为方面总体偏低。如在节约用水方面仅有53.9%的受访者有二次用水的习惯,而在对于需要个人支出或影响个人行为习惯方面其采用的程度就更低,如为分放和处理垃圾付一定费用(50%)、购物时自备购物袋(22.4%)、在外就餐时坚决不使用一次餐具(7.7%)。但是在环境道德方面,55%的受访者表示在面对破坏公共绿化行为时会坚决反对,并会上前予以阻止;在外出时如何正理手中的垃圾,69.9%的受访者也选择要坚持找到垃圾桶才扔掉。这一调查结果与环保行为的调查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一般而言,环境道德比较高的公众相应的就会有比较好的环保行为。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受访者在填写问卷的时候,由于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趋向于选填更符合道德要求的选项,而不是自身的实际行为情况。
表6潮州市居民对潮州环保工作的评价
(四)环保评价
对潮州市环境现状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潮州市现在的环境质量整体是满意的。例如,对绿化程度,80.4%的受访者表示可以;对潮州母亲河韩江的水质,88.1%的受访者认为污染较轻;对潮州市民最佳的休闲场所滨江长廊的环境,89.8%的受访者表示保护得还好。在对潮州环境污染源的归因调查中,87.8%的人认为潮州市的两大传统主要产业陶瓷和不锈钢都对环境产生了污染,49.7%的人甚至认为由此产生的污染是严重的。陶瓷产业产生的垃圾固体废弃物是潮州居民认为的潮州目前最严重的污染,不锈钢产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也是潮州重要的污染源。
另外,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潮州居民对潮州的环保工作认同程度相对较低,90.6%的受访者认为潮州的环保工作做得不是很到位,认为环保工作做得好的仅有9.4%。而对于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判定,市民环保意识差、企业只注重自身发展而忽视环保、相关部门监管不力等主观因素是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分列前三位;政府对环境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市民守法意识差,列四、五位;人口膨胀过快和经济发展速度过快等客观因素对环境问题影响则比较小。这一调查结果与2007年在全国进行的调查结果相符,公众的环保意识差仍然是环境问题产生的首要原因[10]。
三、结论与建议
1.从环保知识方面看,潮州市居民还处于“日常生活型”这一环保知识比较欠缺的阶段。当前,电视广播、互联网和报纸杂志是居民获取环保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探索多渠道、多媒介开展环保宣传时,可重点利用这三种方式进行。另外,考虑到微信的影响力度正呈快速上升状态、对传统媒体的互补作用以及人际传播的效能,建议政府部门汇总整理一些宣传环保知识的信息,并通过微信的方式传播给市民,只要持之以恒就能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2.从环保态度看,潮州市居民对环保工作的支持度是比较高的,但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一关系上,居民则更倾向经济发展重于环境保护。由此可以看出,发展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但需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方式。
3.潮州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环保行为的程度总体偏低。今后的环保宣教工作中,应尽可能地以日常生活中的微观环保内容为主题,帮助人们建立环保有利于自身生活的观念,提升居民参与环保的自觉性。
4.潮州市居民对潮州环境的现状整体还是比较满意的,但对环保工作整体评价不高,主要集中在对污染企业的管理方面。在居民认为最有效的环保措施中,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污染企业进行严格管理的三个选项占61.6%。这说明,居民普遍认为企业的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实现企业环保化将是潮州今后环保工作的一个重点。
参考文献:
[1]叶军,李文婷,张立波,等.城乡居民“环境意识”的调查与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0,(12):64-67.
[2]周景博,邹骥.北京市公众环境意识的总体评价与影响因素[J].北京社会科学,2005,(2):128-133.
[3]阎国东,康建成.上海市民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调查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4):135-142.
[4]赵卉卉,王远,王义琛,等.南京市公众环境意识总体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4):406-411.
[5]吕君,刘丽梅.草原旅游发展中社区居民环境意识水平的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1):40-49.
[6]王蕾,魏宝祥.旅游地居民环境保护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甘肃景泰黄河石林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
8723-8725,8765.
[7]陶文娣,王会,王瑾芳,等.北京市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与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1):130-134.
[8]解红晖.我国大学生环境意识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0(6):110-113.
【对环保的认识和体会(收集3篇) 】相关文章:
下雪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7-13
[精选]开学日记(整理5篇) 2024-07-04
精选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整理2篇) 2024-07-04
开学第一天日记精选(整理9篇) 2024-07-04
[精选]暑假旅游日记20(整理12篇) 2024-07-03
万圣节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02
初二的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01
创新意识不够的原因分析(收集3篇) 2024-07-24
对环保的认识和体会(收集3篇) 2024-07-24
我爱什么作文(整理8篇) 2024-07-24